男士诸葛亮六出祁山

商业专用设备2020年09月16日

诸葛亮六出祁山,历来被誉为其忠于王事,精忠报国的典范,也是他被后世称为军事家的例证。但掩卷之余但给人家的感受不理想,总觉得有许多地方存在疑问。笔者特将这些疑问提出,与大家共商。

疑问之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什么断然拒绝魏延的建议?

据陈寿《三国志》《魏延转》裴松之注引《魏略》曰: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得夏侯楙少。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主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掩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此为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诸葛亮为什么坚决拒绝魏延的建议?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魏延建议是否可行。

记得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给刘备谋划过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军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亲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目不转睛地盯着速度表。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在这个战略构想中,诸葛亮为刘备成就霸业提出四个条件:1、占有荆益二州;2、与东吴结盟; 、待天下有变;4、在战术上两路出兵,东西策应,钳形攻势,北伐中原。遗憾的是,由于关羽失职,致使荆州丢失,荆州之军全军覆没,蜀国自断一臂膀。而刘备又不听劝阻,执意起倾国之兵与关羽报仇,结果又遭惨败。这不仅使蜀国元气大伤,而且失去了一个战略盟友。这就使诸葛亮的“两路出击相互策应”的作战方针破灭。益州之军成为一支孤旅,在这种情况下,强力北伐已非明智之举。但魏延提出的,由诸葛亮率主力从正面吸引曹魏注意力,魏延则率偏师突出奇兵,从背后袭取长安,首先夺取关中,再以关中为根据地,与曹操逐鹿中原,夺取天下的建议,在战略上恰恰同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大同小异。从战术上看,又颇似当年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可以看出,魏延对这一建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甚至连后勤保证,粮草供给都进行了仔细的核算。很显然这是一个成熟的、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正确建议,竟被诸葛亮断然拒绝了。历来的历史学家都以“亮平生小心谨慎,从不犯险”来解释,这当然不错,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其一:蜀国当时的实际国情决定了诸葛亮不敢犯险。

即使蜀国占有荆益二州,在魏,蜀,吴三国中仍是地盘最小,实力最弱的。更何况荆州已失,伐吴之役又使国力严重受损,元气大伤。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发动北伐战争,实属不智之举。诸葛亮深知蜀国再也经不起失败和挫折了。这就迫使他必须稳扎稳打。纵观他六次北伐,几乎都是稍有挫折便急忙退兵。史称:‘诸葛一生惟谨慎’,这一性格特点,既是他的长处,同时也成为他军事上的短板。须知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任何一场战争,都带有三分冒险。没有冒险精神的人,注定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军事家。

条件不具而急于求成;以弱击强而求稳怕乱,这也是他六次北伐均未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其二:诸葛亮过于自负,过高估计了自己。

诸葛亮是个谨慎的人,但绝对不是一个谦虚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即使还没有被社会承认,自己的才能还没有展现出来的时候,就自比管仲,乐毅。可见其心志之高。并且在他第一次北伐之前,曾带兵远征云南。以七战七捷的战绩,使孟获心悦诚服的宣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顺风顺水,这就使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有了过高的估计。使他乐观的认为,这次北伐也会像打孟获那样连战皆捷,旗开得胜。所以他才敢在《出师表》中向皇帝夸下海口:“望陛下托臣以讨贼复兴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慰先帝之灵。”这是何等豪壮的语言,它包含着多么强烈的必胜信念,这简直就是向皇帝和满朝文武打下包票,立下军令状:“此役必胜,不胜提头来见”。正是这种过于自信,盲目乐观的情绪使他对魏延的建议不屑一顾,断然拒绝。

其三:他过低的估计了自己的对手。

刘备临终时曾评价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亮并未谦让,默认了。所以他认为以自己’“十倍于曹丕”之才,再加上“讨伐逆贼,复兴汉室”这面正义的大旗,便可足以制敌。按照一般的军事常识,以小击大,以弱攻强,必依速战取势,以奇兵制胜。而诸葛亮却完全违背这一军事原则。既不速战,又无奇谋。而是认为“吾取陇右平坦大道,依法进兵,何忧不胜。”这不禁使我想起当年韩信伐赵的“井陉之战”。当时赵王手下的名将李左车建议,赵国主力在井陉口坚守不战,他则率精兵抄韩信后路,截断汉军粮道。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作战计划。就连韩信战后也对李左车说:“如果赵王采用了你的计划,我的头早就挂在你们的旗杆上了。”但可惜的是,当时掌握赵国实权的国相陈余却说:“我堂堂正义之师,何用奇兵诡谋。”断然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结果一个早上,赵国二十万大军被韩信全歼。赵王被俘,陈余被杀。而诸葛亮也认为,我有“兴汉灭贼”的正义之旗,只要大旗一竖,振臂一呼,百姓就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曹魏政权即刻土崩瓦解,望风而降。这与陈余之言何其相似。正是这种过分轻敌的心理,使他敢于拒绝魏延的建议。

其四:对魏延的疑忌和不信任。

其实,对魏延的疑忌和不信任,才是他不接受其建议的根本原因。

不知诸葛亮凭什么断定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虽然魏延跟随刘备,忠心耿耿南征北战,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刘备一再重用提拔魏延,但诸葛亮始终不信任他。更何况这次是魏延提出,由他自带一支人马,脱离诸葛亮的监督独自行动。这还了得,如果他成功地拿下长安,这份功劳算谁的呢?如果他拿下长安后,自立为王怎么办?这当然是诸葛亮最为担心的事。所以,不管魏延的建议正确与否,决不能用。

其五:笔者认为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计,实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诸葛亮未必认识不到魏延建议的正确性,但实行这一建议,必须得有一位智勇双全,又忠心耿耿,深得诸葛亮信任的人。遍观西蜀诸将,当时最可信用的莫过于赵云。但赵云已经年迈,绝难担此重任。马岱,吴懿之辈虽忠勇可靠,但只能为将,不能为帅,实无肩负重任,独当一面的能力。以当时情况看,西蜀军中除魏延之外,确乎无人能担此重任。诸葛亮面临着‘能用的不敢用’,‘敢用的不能用’的尴尬局面。所以笔者认为,拒绝魏延建议实属无奈之举。

综上所述,谨慎﹑自负﹑轻敌﹑疑忌和无奈五大因素,造成了诸葛亮军事生涯中犯下了一个重大失误。这实质上已经决定着第一次北伐不可能成功。意味着这次北伐已经成为一次盲目的、毫无意义的行动。这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开始。

共 266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妇孺皆知。文章从几个方面深入仔细地分析了六次北伐的得失,为什么断然拒绝魏延的建议?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魏延的建议的可行性,然后从当时蜀国的实情分析一代军师诸葛亮北伐的深层原因。诸葛亮对魏延的猜疑,本身持才傲物以及对自己和对手的估计失算,造成了六次北伐不仅耗尽了蜀国的国力,也加速了蜀国的灭亡。这篇赏析作品条理清晰地对六出祁山进行了深刻分析,观点清晰独特,依据历史事实,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推荐朋友们学习。【:琴声悠扬】

1楼文友: 16:16:10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原因,有理有据,观点清晰。欣赏佳作。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一岁宝宝拉肚子怎么办啊
泸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如何判断宝宝积食
相关阅读
谢霆锋评价高圆圆:她特别纯情,纯情的就像恐龙一样,已经濒临绝种了

香港艺人曾一度公开感叹:“如果《一生一世》女角不是关之琳,我绝对才会...

2023-10-11
山东黄金(01787)拟回购控股子公司外股权

山东黄金(01787)发布公告,该新公司于2022年7月6日召集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五...

2023-09-30
2022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真题答案及解析

2022二级建造师《工程工程项目法规及之外经验》真题诗究竟及解 一、每项选...

2023-09-28
火烧不化的钟薛高一周6上热搜,创始人称产品被谬误断章取义

2022年盛夏,称得上“点心界爱马仕”的磬薛高频上高热专。据不完全统计资...

2023-09-23
《单色莫比尼乌斯 刻之代赎》开发者访谈 不建议复习《传颂之物》

《单色阿波罗尼奥斯西庇阿 刻之代还给》开发者受访 不建议功课《留名之物...

2023-09-20
摩托罗拉 Moto G42 渲染由此可知曝光,仅支持 4G

IT之家 5 同月 22 日传闻,Motorola计划很快公布另一款 Moto G 两部智能手机,该...

2023-09-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