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广西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民族教育走进新时代
广西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民族教育走进新时代
广西-广西实习生 蓝夏 周仕兴 今年7月31日,教育部下文,认定我区全面实现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这是一个值得千万壮乡儿女铭记的日子,它标志着我区两基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区民族教育从此走进了新时代。 瞧,那昔日破旧简陋的校园,如今已成为孩子们赏心悦目、全面发展的育人乐园;曾经遥望校园而悲伤叹息的辍学生,现在安坐在课堂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用心编织他们的梦想花环 翻开我区两基攻坚21年的艰辛历程,从北部湾畔到十万大山、从中越边境到漓江两岸,每一处都洒满了各族干部群众实干苦干的艰辛汗水,每一页都写满了壮乡儿女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 各级领导苦抓 1994年9月,桂北荔浦县率先实现了两基。从此,两基成为我区农村教育的主题词。到2002年底,剩下尚未达标的41个县,它们大多是民族县、山区县、贫困县、边境县,成了两基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啃硬骨头,需要打硬仗!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开展了数场教育建设集中行动:在中越边境1000多公里蜿蜒漫长的边境线上,投入2.57亿元开展边境教育大会战;在革命老区东兰、巴马、凤山等县,投入8000万元开展东巴凤教育大会战;投入2.83亿元开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同时,远程教育大会战、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会战等也纷纷展开。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亲临两基第一线,检查指导两基工作;自治区主席陆兵亲自担任自治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倾尽全力打赢两基攻坚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致行动,各县(市、区)纷纷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动用一切能动用的经费,抽调一切能抽调的人员,调拨一切能调拨的物资,带领各族人民奋力攻坚。 与此同时,全区各市、县、乡镇,随处可见党政领导亲力亲为、忘我投入的忙碌身影。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瀚影自上任以来,时刻以抓两基为己任,带头挂点攻坚,经常吃住在农村,并亲自动员辍学学生返校;与贫困大学生结对帮扶,在全县干群中营造了人人参与两基攻坚的良好氛围,为打好两基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为两基攻坚,广大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学硬件、软件设施,他们不仅没有因此付更多费用,还因为两免一补的实施,享受了更多实惠。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新机制的落实,让许多因贫困而离开课堂的学生再次回到学校。2006年,我区新机制免费教科书、免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共计12.2亿元。新机制的实施,使广大农村学校真正实现了免费教育,群众喜上眉梢、交口称赞。 各族人民苦干 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岑旁村坐落在一个深山坳里,离乡中学有10多公里的山路。村里不少家庭支付不起孩子在学校的基本生活费,为了不让孩子辍学,乡亲们想出了家长轮流送饭的办法。这个办法很快传到了附近的高岩、仁里、纯德等村,家长们这一送,就是10年。善良勤劳的母亲们用爱演绎着动人心扉的控辍保学进行曲。 凤山县江洲瑶族乡巴标村村委主任韦应仁,带领村民投工3117个工日,用铁锤打炮眼,使用炸药1680筒,炸开石山4321立方米,辟出两块共1667平方米的校园,由政府出资建起216平方米教室,解决了174名瑶族学生入学问题。 岑牙村小学地处高山,未通温州挺宇集团的第二代负责人之一。当年父亲潘挺宇创办挺宇集团时公路。为了修建村小学教学楼,村民们自发肩挑背扛,将建校所需的砂石、钢筋、水泥等建材,沿着8公里长的蜿蜒山路,一点一点搬到山顶的学校工地。 正是靠着这样的肩挑背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得以顺利推进。总投资6.9亿元、覆盖我区41个两基攻坚县599所学校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所有项目均已竣工。 从2001年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共投入9亿元,实施了第一、第二期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第二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共改造D级危房135万平方米,建设校舍604万平方米,使全区办学条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教育战线苦战 几十年来,地处深山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桥头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一直徘徊不前。自从开展远程教育项目后,学校充分利用项目配套的教学光盘,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远程教育示范课、上远教移植课等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从2003年到2006年,我区投入资金总数达3.29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大大改善了农村教学手段。 同时,我区还举行了大规模教师培训活动。2005年,我区师资培训经费达1.48亿元,共培训中小学教师11万多人次,自治区确定2006年为广西校长建设年。通过各种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的素质。目前,全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97%,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4.66%,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93.72%。 2004年以来,我区共派出各级支教队员1.0052万人,进驻支援薄弱学校5650所;另有广东省第一、第二、第三期驻桂支教教师近400人,各部门、单位、学校和社会各界支教投入资金和物资达3.18亿元。 为做到适龄儿童一个都不少,全区各地的乡镇干部、学校教师有的深入到边远村屯,亲自排查在外打工的辍学学生,有的远赴外地动员学生返乡读书,甚至自掏腰包给他们买车票。凌云县下甲乡残疾教师阮文凭,13年如一日扑在山区教育事业上,爬着山路动员学生返校,为两基攻坚立下汗马功劳。 社会各界苦帮 两基攻坚,不仅是攻坚县的事,也是广西全体壮乡儿女的大事。社会各界的真帮,形成了强大的攻坚合力。自治区副主席吴恒如是说。 自治区、市、县政府各部门率先带头,按照职责分工承担两基职能,派出2420人到41个两基攻坚县200个点进行帮扶。 在都安,村里一些在外打工的人听说要修建学校,放弃了每天50元的工钱不挣,也赶了回来。全县群众义务投工投劳8万多人次,节约资金600多万元。在乐业,县教科局领导和职工到幼平中学挂点后,亲自抡大锤、操砖刀,为学校修路砌墙,深受群众好评。 类似的帮扶活动在我区各地广泛开展,掀起了全民参与两基攻坚的热潮,同时也得到了兄弟省广东的大力支援。3年来,广东省先后派出3期驻桂支教教师近400人,支教款项、物资总计达两亿多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区两基进程。 两基战役极大地改变了我区的教育面貌,而在两基攻坚中形成的苦抓、苦干、苦战、苦帮的四苦精神,更成了广西人民永久的精神财富。 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余益中可望能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者与外国投资者的加入。告诉,我区两基通过国检,表明我区义务教育进入了后两基时代,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一起,成为了我区教育事业历史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