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之一覆盖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屈原的爱国换来的却是楚王的冷藏,无法看着楚国走向亡国之路的屈原纵身投入了汨罗江,这个就是端午节的来历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五月端午吃什么。
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1]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二、五月端午吃什么
1、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着亡国之痛,与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岸上的渔夫和百姓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当时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食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免遭伤害。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2、黄鳝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3、打糕
据来自欧洲媒体的消息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4、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5、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6、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7、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五月端午吃什么大家都清楚了吧。我们赛龙舟,吃粽子,具有着独特中华特色的节日是不容他国侵犯的。作为下一代中国人,我们也会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继承下去,并且让它在我们的手中发扬起来。端午节就快要到了,希望大家都能吃到美味的粽子。
肠道敏感怎么办小孩子总是闹肚子怎么办
经常闹肚子
- 上一页: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计划
- 下一页: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牛
-
本山传媒再惹争议,众宗师表示不满,网友:这不比乡村爱情好看?
2005年,韩磊因其徒弟曹云金和何云伟,随之离开而陷入舆论水滴。他的徒弟...
2023-09-19
-
ARC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胆前级
Audio Research 从 1973 年举出成名作单箱式年不同点扩大机 SP3,去年成风靡通通...
2023-09-18
-
堪称Windows版Mac mini!苹果品质却很好用:零刻SER 4迷你电脑评测
知道到迷你PS,坚信很多人第一自由基就是的产品的Mac mini。精细紧凑的外观...
2023-09-14
-
又一肿瘤基因检测公司冲刺科创板,三年已盈余1.6亿
近日,癌症遗传物质检验企业--南京十一世之子遗传物质生物系统设计股份有...
2023-09-12
-
远程办公模式下打造知识型团队,需规避“回声楼内效应”造成的失败
第一个春天包涵了太多清晰的从前:苔藓蔷薇、孤零零的深蓝色鸢尾和我留下...
2023-09-11
-
女人40以后,如果不差钱的话,建议用这3款大牌面霜,滋养又抗老
随着岁数的上升,我们的皮肤上衰以外公也亦会愈加显著,尤其是到了40岁之...
2023-09-07